冷暖自知,无需抱怨:说说环境与适应

  1. 1. 孔乙已
  2. 2. 环境
  3. 3. 适应
  4. 4. 祥林嫂
  5. 5. 42

孔乙已

大约三五年前,我的思维跨度比现在大很多。
在仅有皮皮鲁和鲁西西,祥林嫂和孔乙已这些认知背景垫底的情况下,其实除了随着郑渊洁在童话里上天入地,就只剩感受鲁迅带来的痛心疾首。
最后成了整天幻想上天入地的孔乙已

小学时,借助亲人是教师的便利,读过不少好的童话故事,初中的图书馆,教室出门转角就到,那可怜的一架书籍,通话已经很少,倒是有不少通话性质的名人传记,到了高中,班长某一天突然带回来一本图书馆书目,大家争相传阅,但是争相翻阅的人比较少,而寻宝式地条条看过的人,吃饱了撑的啊,我胃口小,所以经常吃撑。

高中图书馆几乎已经没有童话书籍了,而我主要的目标也是计算机入门类的书籍,当时借书的方式是报上编号,图书馆阿姨帮你取书,似乎是我找的书都比较冷门,阿姨找得烦了,便给了我特权,可以进入图书馆自己找书。

现在我唯一还有印象的是一本版本很久的二级 C 语言教材,或许是 C++,这不重要。我在教室桌上,寝室床上啃过这本书,后来在网吧,根据我后来的认识,我下载的是 Turbo c 编译器,比书还老上十年的老古董,不会用,便放弃了。

也去过几天新华书店,第一天还是第二天就把做笔记的钢笔丢了,后来也没去了。

这期间,还读过《厚黑学》,校外书店二十元淘来。另外,就是一本淘宝二手来的奇书《上帝的残屑》,不过现在有了一些对现代物理的基本了解后,这本书看来也没那么牛X了。还有一堆破烂,大多是当时热销的书籍,说起来丢人现眼。

哦,对了,还有韩寒和许嵩的一些佳作。

这些便是当时我所有见识的大部分,和其它一些难懂的原因,成就了当时一个整天幻想上天入地的孔乙已

对于祥林嫂,正统教案里的说法都是鲁迅在批判封建社会的黑暗,但后来我看到了另一种观点:祥林嫂先后经历了的几个环境,都给够了她足够当时所有普通人存活的空间,而祥林嫂个人的愚昧,对环境的无法适应,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越来越深的悲剧。

鲁迅笔下的悲惨人物,可能除了刘和珍君,其它都很难对本身产生同情惋惜的感受,这些人物本身就是封建顽垢最大的代表。

几年前,人们对我这个孔乙已说的最多的劝告是:对环境和社会不满没用,你只有去适应它们。

环境

那时候没有能力去深入地思考这句话。但是当时环境这个词所指的,应该是一个统一范围的概念,大到整个地球和社会的法理人情,小到寝室教室一些鸡毛蒜皮,都被这个词笼统地概况了。

而我现在的认识是:脱离范围谈环境就是在耍流氓。并且,环境的范围 = 所处环境 + 期望环境

就像高中时的我和现在的我,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很大的局限性,这种局限往往会在短短数年之内发现,看到当初自己多么傻逼。这个傻逼只是承认认知的肤浅,而不是站在更高地地方看不起当初的幼稚,我们应该理解并接受成长路上的无知和错误,除非你停止前进,不然任何时候都不会比之前好多少,过几年还是一样的傻逼,还是比以前更大的傻逼。

环境圈子的大小和你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去适应成正相关,比如说,在高中,大部分单纯沉浸在正统好学生路线里的同学,不会有太多烦恼,而沉浸在游戏里的人,仅需要担心老师和钱的问题。他们需要适应的环境就是学校/游戏厅。期望环境为一所大学。

在好的高中里,学霸们的期望环境是一流的大学,甚至是出国留学,显然预期需要适应的环境更大,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

然而,还有一种人,脑子里充满了对自我理想的思索,对自我价值的探求和迷惘,对学校和社会脱层的忧虑,对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求。。。

适应

在明白了环境的范围属性后,还需要考虑适应这个词。

适应是指对环境不抱怨,而且还能在其中如鱼得水吗?

在一个环境平淡安稳生活着的人们,真的适应了环境了吗?

我认为没有,我的证据是:在天气不那么适宜的时候,一半以上人的社交状态都只剩吐槽说尼玛好热,尼玛好冷。

可见人的天性仍然是容不得一点环境带来的不适。

可是,除了温饱,还有健康问题,还有学习问题,还有自我价值问题,还有家庭问题,还有社会自由度和幸福水平问题,除非你身在监狱,只需要担心牢房冷热,那自己,家人和社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考虑,去应对,去适应。

而吐槽冷热问题,是最不劳神费力,最不需要担心后果地对环境不满的表达。

我的见解是:适应是不卑不亢,是不避不逃,是从容应对。

祥林嫂

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,在耍流氓式的环境和适应下,哪怕是祥林嫂的年代,平凡的人们也能适应环境。而苦苦挣扎的祥林嫂,却是悲剧的代言人,这是否说明以上的看法都是错的?

祥林嫂的失败,在于她的愚昧无知从始至终没有得到修正,也就是说,她并没有一个几年后回过头,发现自己是傻逼的能力。

阅读,学习,保持思考,修正偏见,是唯一解法。

适应环境,环境的范围变大的过程中,像个西瓜一样长大,而不是气球一样膨胀。

42

借用别处看来的一段话,你可能需要读过《上帝掷骰子吗:量子物理史话》才能理解:

未来总是呈现出一种量子状态,而我们人类的想像力则是对未来世界最强有力的“观察”,因此,不管未来如何变幻莫测,它都不会跳出人类想像力的边界。

推广到单个人来说,不管未来如何变幻莫测,它都不会跳出你对环境的期望边界。

最后,冷暖自知,无需抱怨。